今天,我们从这个地方去回溯大旺悠久的历史传承
2018年是极为值得纪念的一年
这一年,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第40个年头
这一年,是大旺农场成立的第60个年头
这一年,是华侨农场成立的第40个年头
这一年,是十二生肖年份中的大“汪”年
……
为全面回顾4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,追忆总结成立大旺农场和华侨农场以来一代代大旺人拼手抵足、筚路蓝缕、吹土扬尘艰辛创业的辉煌历程,我区将通过一系列活动的举办,充分展示肇庆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,“肇庆高新发布”也将通过一系列的丰富的图文故事,为大家回顾大旺成长的每个瞬间。
今天,我们先从一个古老的宗祠
来揭开大旺悠久历史传承的第一篇章
乐育承周礼
安居肇宋朝
这是一副鹤顶联,上下联的头一个字合起来就是一个名称,可以是地名,也可以是人名。而今天我们所讲的“乐安”,是地名,也是蒋族郡名。
战国时期,期思蒋国(伯龄蒋国)被楚国吞并,伯龄后人大部分被迫逃亡今山东省邹城市,后来,族人将其称为“乐安故地”。
建造了历经几百年而不倒的宗祠
见证了大旺沧海桑田、发展变迁
这个位于肇庆高新区一村作业区的“蒋氏大宗祠”,就是生活在这里的蒋氏后人所建。
据蒋氏宗亲介绍,目前在大旺蒋村居住的最晚辈份是第二十四代传人,人数约190人,其余分布在海外和全国各地。蒋氏一族有一本非常详尽的族谱留存至今,根据族谱的书面详载,关于“蒋氏大宗祠”的故事要从宋朝开始说起…
元兵为了全面占领中原,加紧进攻宋朝,宋军节节败退。这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导致中原生灵涂炭、民不聊生。
▲图源网络
为躲避战乱,蒋村始祖蒋以德兄弟三人像无数逃难百姓一样,从山东邹城(乐安故地)出发,一路南迁,历经十二年,在1274年来到广东省三水县芦苞蒋岸定居(今属肇庆高新区)。
蒋村始祖“以德蒋公”于宋朝到大旺定居,期间族人辛苦奋斗,于清朝乾隆年间建成“蒋氏大宗祠”。据宗亲蒋雄光介绍,一般宗祠都是以“某某宗祠”来命名,而蒋氏用“大宗祠”是因为祖上出过很多大人物。
正门牌匾“蒋氏大宗祠”几个大字虽历经沧桑,却依然光彩照人。
蒋氏大宗祠都有哪些历史故事?
蒋家村都曾出过哪些大人物?
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百年历史的祠堂
解读它曾经的辉煌
“蒋姓”从何而来?
据蒋氏族谱记载,蒋姓始祖为蒋伯龄,姬姓,名龄,伯为爵位,受封于蒋国(河南淮滨),乃周公旦第三子,一代明君姬昌周文王便是蒋伯龄的祖父。战国时期(公元前622年),蒋国为楚国所灭,伯龄后裔怀念故国,便以国为姓,其族徙于乐安故地,故蒋氏以“乐安”为郡望。("郡望"表某一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)。
“乐育承周礼,安居肇宋朝”这副鹤顶联含义是蒋村始祖以德蒋公于宋朝到此地定居,繁育后代,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祖根是周朝王室,伯龄始祖,还要继续传承周朝礼教。
它是大旺最古老的宗祠之一
蒋氏大宗祠规格为三间四进,主体建筑面积为旧亩制0.99亩(九分九厘〉,取久久长长之意,是大旺地区最古老的宗祠之一,具有很高的历史与古建筑研究价值。
宗祠大门造型古朴,内设屏风,屏风正中之下再设一门口。大门平时关闭,只有村中有大事,或迎接达官贵人时才可打开,平时只能从两边通道进出,这就避免了行人进出时背对祖先的灵位,也可以保证即使大门打开,外人也无法看到宗祠内部,特别是祖先的灵位。
绕过屏风后,就来到宗祠大堂,这里是蒋氏族人聚会和议事的地方。
大宗祠的第三进是始祖灵座,座上供奉了蒋氏历代祖先的灵位,供后人祭祀参拜,保佑蒋氏家族平安。
大宗祠的背后是大魁楼,是整座建筑的最高点。与现代建筑的四层楼高度不相上下。楼的西面不设遮栏, 站在楼上一望无际, 十里南山尽收眼底。
▲魁星踢斗 图源网络
据蒋氏宗亲介绍,在大魁楼的正中还有一高台, 台上矗立文魁星象。魁星右手提笔, 左脚呈踢斗之状, 号称“魁星踢斗”, 场面气势磅礁, 宏伟壮观。
据族谱详载
大魁楼建在大宗祠之后,就是“后楼”“留后”(留待后人)的意思。在旧社会,蒋族子弟入学,可以只拜魁星,不用拜孔子,这个规矩,算得上是天下只此一族,传说是大清朝庭对本族的特享殊荣。
它是蒋氏家族荣耀的见证
据蒋氏族谱记载,蒋氏族人宋代末年迁入后,在当地开荒种田,开枝散叶,不仅种田植树、还习文练武,人才辈出,大门屏风顶端曾悬挂三块金色牌匾, 都是大清皇上所赐之物。
◆ 一块是《御前侍卫都统》, 对应大宗祠门前那块大石碑上没有注名, 屏风上的牌匾有注名,但此匾已在三十多年前被盗, 牌匾上的名字已无人记得。
◆ 一块是御赐《总兵巴尚图布鲁》亦因三十年前同时被盗而不知匾上的名字是谁。
◆ 唯一现存的一块是《旨赏戴蓝翎》, 是蒋族先人总兵蒋立德带兵平定西域, 立下大功, 因而受皇上封赏, 奉旨荣归故里,光宗耀祖。
它是子孙后代传承的精神家园
蒋氏大宗祠在风雨中矗立数百年,先后经历过破损、火烧、漏水、倒塌等灾难。据蒋氏族谱记载,在蒋家村的最南端(现在的文化室的位置) 建有一座《玉虚宫》,紧接玉虚宫有一所学校,族人又称“以德学校”,建于清末时期。还建有晋祠、六世祖祠等建筑。但上述建筑却都因土改、合作化,公社化时期拆分和损毁湮灭在历史长河里。
在祠堂内有这样一块修缮碑记,上面写着“大宗祠建于清乾隆年间”,因年代久远,历经风雨侵袭,多处严重破坏,故发动本族宗亲捐款修缮。于是大宗祠在尽量保存古物风格和原貌的基础上,做了必要的修补,每年清明时节,都会有几百号蒋氏后人返回大宗祠进行祭拜,热闹非凡 。
参天之树必有其根
怀山之水必有其源
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
更像是血缘文化记录的中华民族史
还想了解更多大旺精彩的故事
请持续关注我们哟~
标星+置顶肇庆高新发布
一秒找到发布君
▼
文章转载请注明
来源于“肇庆高新发布(zqgxfb)”
往期回顾
肇庆高新发布编辑部
部分资料来源 区采编中心
编辑 彭小爱